全日制大专招生,护理全日制大专招生
{在当今社会,教育作为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医疗领域,...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场考试都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检验,更是他们成长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提及吉林省中考试题,它不仅承载着选拔与甄别的功能,更是吉林省教育理念与实践的一次集中展现。每年的中考,都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而试题的质量与风格,则直接反映了该地区教育的发展方向与侧重点。
一、吉林省中考试题的特色分析
吉林省中考试题,以其严谨性和创新性著称。试题设计注重基础与能力的双重考察,既考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程度,又强调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题型设置上,既有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也不乏开放性的应用题、综合题,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估学生的学科素养。此外,近年来吉林省中考试题中融入了大量时事热点、科技前沿元素,这不仅丰富了试题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试题内容紧贴时代脉搏
吉林省教育部门深知,教育应与时俱进,试题内容自然也不例外。在数学试题中,可以看到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应用题,如利用几何知识解决建筑设计中的问题,或是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经济趋势等。在语文科目中,现代文阅读和作文题目往往围绕社会热点、文化传承等话题展开,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英语试题则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引入国际视野下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拓宽视野。
三、注重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
吉林省中考试题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科学类试题中,常有设计实验、探究原理的题目,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勇于创新。在艺术、体育等科目的考察中,试题设计更是灵活多样,旨在通过项目式学习、团队合作等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考试模式,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试题背后的教育启示
吉林省中考试题的变化,不仅是考试形式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级。它告诉我们,教育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和视野的拓宽。面对未来的挑战,学生需要具备的不仅是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因此,作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当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探索中成长。
五、结语:展望未来,持续进步
吉林省中考试题,作为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每一次变化都承载着对更好教育的追求与期待。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吉林省中考试题将会更加科学、合理、富有挑战性,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也期待每一位学子都能在这场知识的旅途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勇敢前行,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如此,吉林省中考试题不仅是对学生的一次全面考察,更是吉林省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持续创新的缩影。每一次考试,都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梦想的启航。作文题目都不一样吉林市的是《以心灵温暖心灵》长春的是《学中好景常追忆》。而且试卷的难度也不同。貌似长春的难一些出了长春,吉林省的其他地区.
妈妈的手 琦君
忙完了一天的家务,感到手膀一阵阵的酸痛,靠在椅子裏,一边看报,一边用右手捶�自己的左肩膀。儿子就坐在我身边,他全神贯注在电视的荧光幕上,何曾注意到我。我说:「替我捶几下吧!」
「几下呢?」他问我。
「随你的便。」我生气地说。
「好,五十下,你得给我五毛钱。」
於是他双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裏数�「一、二、三、四、五……」像放联珠炮,不到十秒钟,已满五十下,把手掌一伸:「五毛钱。」
我是给呢,还是不给呢?笑骂他:「你这样也值五毛钱吗?」他说:「那就再加五十下,我就要去写功课了。」我说:「免了、免了,五毛钱我也不能给你,我不要你觉得挣钱是这样容易的事。尤其是,给长辈做一点点事,不能老是要报酬。」
他噘�嘴走了,我叹了口气,想想这一代的孩子,再也不同於上一代了。要他们鞠躬如也地对长辈杖履追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老年人,第一是身体健康,吃得下,睡得�,做得动,跑得快,事事不要依仗小辈。不然的话,你会感到无限的孤单、寂寞、失望、悲哀。
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
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粗糙多骨的。她整日的忙碌,从厨房忙到稻田,从父亲的一日三餐照顾到长工的「接力」(乡语点心之意)。一双放大的小脚没有停过。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那时哪来像现在主妇们用的「萨拉脱、新奇洗洁精」等等的中性去污剂,洗刷厨房用的是强烈的碱水,母亲在碱水裏搓抹布,有时疼得皱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洗刷完毕,餵完了猪,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在裏面,浸好久好久,脸上挂�
满足的笑,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泡够了,拿起来,拉起青布围裙擦乾。抹的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的化装水、保养霜,她抹的是她认为最好的滋润膏——鸡油。然后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裏,就�菜油灯,眯起近视眼,看她的《花名宝卷》。这是她一天裏最悠闲的时刻。微弱而摇晃的菜油灯,黄黄的纸片上细细麻麻的小字,就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时问她:「妈,你为甚麼不点洋油灯呢?」她摇摇头说:「太贵了。」我又说:「那你为甚麼不去爸爸书房裏照�明亮的洋油灯看书呢?」她更摇摇头说:「你爸爸和朋友们作诗谈学问。我只是看小书消遣,怎麼好去打搅他们。」
她永远把最好的享受让给爸爸,给他安排最清静舒适的环境,自己在背地裏忙个没完,从未听她发出一声怨言。有时,她真太累了,坐在板凳上,捶几下胳膊与双腿,然后叹口气对我说:「小春,别尽在我跟前绕来绕去,快去读书吧。时间过得太快,你看妈一下子就已经老了,老得太快,想读点书已经来不及了。」
我就真的走开了,回到自己的书房裏,照样看我的《红楼梦》、《黛玉笔记》。老师不逼,绝不背《论语》、《孟子》。我又何曾想到母亲勉励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亲身边,给她捶捶酸痛的手膀?
四十年岁月如梦一般消逝,浮现在泪光中的,是母亲憔悴的容颜与坚忍的眼神。今天,我也到了母亲那时的年龄,而处在高度工业化的现代,接触面是如此的广,生活是如此的匆忙,在多方面难以兼顾之下,便不免变得脾气暴躁,再也不会有母亲那样的容忍,终日和颜悦色对待家人了。
有一次,我在洗碗,儿子说:「妈妈,你手背上的筋一根根的,就像地图上的河流。」
他真会形容,我停下工作,摸摸手背,可不是一根根隆起,显得又瘦又老。这双手曾经是软软、细细、白白的,从甚麼时候开始,它变得这麼难看了呢?也有朋友好心地劝我「用个女工吧,何必如此劳累呢?你知道吗?劳累是最容易催人老的啊!」可不是,我的手已经不像五年前、十年前了。抹上甚麼露甚麼霜也无法使它们丰润如少女
的手了。不免想,为甚麼让自己老得这麼快?为甚麼不雇个女工,给自己多点休息的时间,保养一下皮肤,让自己看起来年轻些?
可是每当我在厨房炒菜,外子下班回来,一进门就夸一声「好香啊!」孩子放下书包,就跑进厨房喊:「妈妈,今晚有甚麼好菜,我肚子饿得咕嘟嘟直叫。」我就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看父子俩吃得如此津津有味,那一份满足与快乐,从心底涌上来,一双手再粗糙点,又算得了甚麼呢?
有一次,我切肉不小心割破了手,父子俩连忙为我敷药膏包。还为我轮流洗盘碗,我应该感到很满意了。想想母亲那时,一切都只有她一个人忙,割破手指,流再多的血,她也不会喊出声来。累累的刀痕,谁又注意到了?那些刀痕,不仅留在她手上,也戳在她心上,她难言的隐痛是我幼小的心灵所不能了解的。我还时常坐在泥地上撒赖啼哭,她总是把我抱起来,用脸贴�我满是眼泪鼻涕的脸,她的眼泪流得比我更多。母亲啊!我当时何曾懂得您为甚麼哭。
我生病,母亲用手揉�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
如今,电视中出现各种洗衣机的广告,如果母亲还在世的话,她看见了「海龙」「妈妈乐」等洗衣机,一按钮子,左旋转,右旋转,脱水,很快就可穿在身上。她一定会眯起近视眼笑�说:「花样真多,今天的妈妈可真乐呢。」可是母亲是一位永不肯偷懒的勤劳女性,我即使买一台洗衣机给她,她一定连连摇手说:「别买别买,按电钮究竟不及按人钮方便,机器哪抵得双手万能呢!」
可不是吗?万能的电脑,能像妈妈的手,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吗?
作文题目都不一样吉林市的是《以心灵温暖心灵》长春的是《学中好景常追忆》。而且试卷的难度也不同。貌似长春的难一些出了长春,吉林省的其他地区.
吉林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3分)
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名句。(书写1分,每句1分)
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4、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5、“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情景。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
, 。
6、儒家思想中对“生死义利”的阐述,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就说过“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 。”
7、班级举行“诗林漫步——古诗接力”活动。请同学把主持人所给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衔接句的第一个字,写出连续两句古诗(五言、七言均可)。根据示例,完成古诗接力。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海
二、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代的文学家。(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10、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2分)
1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
12、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六一居士传 (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3、“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1分)
14、“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分)
15、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2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的手
琦君
忙完了一天的家务,感到手膀一阵阵的酸痛,靠在椅子里,一边看报,一边用右手捶着自己的左肩膀。儿子就坐在我身边,他全神贯注在电视的荧光幕上,何曾注意到我。我说:“替我捶几下吧!”
“几下呢?”他问我。
“随你的便。“我生气地说。
“好,五十下,你得给我五毛钱。”
于是他几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里数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联珠炮,不到十秒钟,已满五十下,把手掌一伸:“五毛钱。”
我是给呢,还是不给呢?笑骂他:“你这样也值五毛钱吗?”他说:“那就再加五十下,我就要去写功课了。”我说:“免了、免了,五毛钱我也不能给你,我不要你觉得挣钱是这样容易的事。尤其是,给长辈做一点点事,不能老是要报酬。”
他噘着嘴走了。我叹了口气,想想这一代的孩子,再也不同于上一代了。要他们鞠躬如也地对长辈杖履追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老年人,第一是身体健康,吃得下,睡得 ,做得动,跑得快,事事不要依仗小辈。不然的话,你会感到无限的孤单、寂寞、失望、悲哀。
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
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粗糙多骨的。她整日的忙碌,从厨房忙到稻田,从父亲的一日三餐照顾到长工的“接力”①。一双放大的小脚没有停过。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那时哪来像现在主妇们用的“萨拉脱、新奇洗洁精”等等的中性去污剂,洗刷厨房用的是强烈的碱水,母亲在碱水里搓抹布,有时疼得皱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洗刷完毕,喂完了猪,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在里面,浸好久好久,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泡够了,拿起来,拉起青布围裙擦干。抹的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的化装水、保养霜,她抹的是她认为最好的滋润膏——鸡油。然后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里,就着菜油灯,眯起近视眼,看她的《花名宝卷》。这是她一天里最悠闲的时刻。微弱而摇晃的菜油灯,黄黄的纸片上细细麻麻的小字,就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时问她:“妈,你为什么不点洋油灯呢?”她摇摇头说:“太贵了。”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去爸爸书房里照着明亮的洋油灯看书呢?”她更摇摇头说:“你爸爸和朋友们作诗谈学问。我只是看小书消遣,怎么好去打搅他们。”
她永远把最好的享受让给爸爸,给他安排最清净舒适的环境,自己在背地里忙个没完,从未听她发出一声怨言。有时,她真太累了,坐在板凳上,捶几下胳膊与双腿,然后叹口气对我说:“小春,别尽在我跟前绕来绕去,快去读书吧。时间过得太快,你看妈一下子就已经老了,老得太快,想读点书已经来不及了。”
我就真的走开了,回到自己的书房里,照样看我的《红楼梦》、《黛玉笔记》。老师不逼,绝不背《论语》、《孟子》。我又何曾想到母亲勉励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亲身边,给她捶捶酸痛的手膀?
四十年岁月如梦一般消逝,浮现在泪光中的,是母亲憔悴的容颜与坚忍的眼神。今天,我也到了母亲那时的年龄,而处在高度工业化的现代,接触面是如此的广,生活是如此的匆忙,在多方面难以兼顾之下,便不免变得脾气暴躁,再也不会有母亲那样的容忍,终日和颜悦色对待家人了。
有一次,我在洗碗,儿子说:“妈妈,你手背上的筋一根根的,就像地图上的河流。”
他真会形容,我停下工作,摸摸手背,可不是一根根隆起,显得又瘦又老。这双手曾经是软软、细细、白白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变得这么难看了呢?也有朋友好心地劝我“用个女工吧,何必如此劳累呢?你知道吗?劳累是最容易催人老的啊!”可不是,我的手已经不像五年前、十年前了。抹上什么露什么霜也无法使它们丰润如少女的手了。不免想,为什么让自己老得这么快?为什么不雇个女工,给自己多点休息的时间,保养一下皮肤,让自己看起来年轻些?
可是每当我在厨房炒菜,外子②下班回来,一进门就夸一声“好香啊!”孩子放下书包,就跑进厨房喊:“妈妈,今晚有什么好菜,我肚子饿得咕嘟嘟直叫。”我就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看父子俩吃得如此津津有味,那一份满足与快乐,从心底涌上来,一双手再粗糙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一次,我切肉不小心割破了手,父子俩连忙为我敷药膏包扎。还为我轮流洗盘碗,我应该感到很满意了。想想母亲那时,一切都只有她一个人忙,割破手指,流再多的血,她也不会喊出声来。累累的刀痕,谁又注意到了?那些刀痕,不仅留在她手上,也戳在她心上,她难言的隐痛是我幼小的心灵所不能了解的。我还时常坐在泥地上撒赖啼哭,她总是把我抱起来,用脸贴着我满是眼泪鼻涕的脸,她的眼泪流得比我更多。母亲啊!我当时何曾懂得您为什么哭。
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
如今,电视中出现各种洗衣机的广告,如果母亲还在世的话,她看见了“海龙”“妈妈乐”等洗衣机,一按钮子,左旋转,右旋转,脱水,很快就可穿在身上。她一定会眯起近视眼笑着说:“花样真多,今天的妈妈可真乐呢。”可是母亲是一位永不肯偷懒的勤劳女性,我即使买一台洗衣机给她,她一定连连摇手说:“别买别买,按电钮究竟不及按人钮方便,机器哪抵得双手万能呢!
可不是吗?万能的电脑,能像妈妈的手,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吗?
(选自《三更有梦书当枕》)
【注释】①接力:方言,指点心。②外子: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16、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滋润( ) (2)享受( ) (3)憔悴( ) (4)暴躁( )
17、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
(1)于是他几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里数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联珠炮,……
(2)我就把一盘热腾腾的菜捧上饭桌,看父子俩吃得如此津津有味,……
18、“ 我生病,母亲用手揉着我火烫的额角,按摩我酸痛的四肢,我梦中都拉着她的手不放——那双粗糙而温柔的手啊”一句中为什么将“粗糙”和“温柔”两个词语并列使用?(5分)
19、文章记叙了母亲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母亲在性格上有哪些优秀之处影响了“我”?
20、文中“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角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21、本文运用插叙的方法,以“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一句引起回忆。请你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并说明其作用。(4分)
22、作者在文中说:“给长辈做一点点事,不能老是要报酬。”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23、作者从小就受到《论语》、《孟子》、《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的熏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你也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请选择你熟悉的任意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4分)
上联:读论语,懂不耻下问
下联:
三、写作(60分)
24、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妈妈的手
提示:可写记叙性、描写性、抒情性或议论性的文章,也可写琦君《妈妈的手》的读后感。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文章。
袁隆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人靠占全球8%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有了袁隆平。76岁的袁隆平坚持实地研究已有50年。
2007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以“袁隆平:谁将养活中国”为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袁隆平说: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做事先做人是我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机遇宠爱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我很喜欢。”
“我的乐趣在事业上面。”
“坐奔驰车,坐宝马车,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呢?”
“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早晨要做操,下午要打球,夏天里要游泳……”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 X”代替。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13分)
能端正地书写1分,每句1分。写错诗文、多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1、君子好逑 2、学而不思则罔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4、千里共婵娟
5、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6、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7、符合要求的连续两句古诗均可。
示例: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二、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8、宋(北宋)(1分)
9、(1)倾泻(倾注或快速地流)(2)离开(共2分,每小题1分)
10、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2分)
11、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共2分,每点1分)
12、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共3分,启示1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
(乙)
13、多次(1分)
14、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
15、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2分)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16、(1)rùn(2)xiǎng(3)cuì(4)zào(共2分,每小题0.5分)
17、(1)在这里是指儿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机械地给“我”捶背,不含感情因素。(2分)(2)在这里表现丈夫和儿子饭菜吃得香。(2分)
18、围绕“‘粗糙’是母亲艰辛劳作的见证。‘温柔’是‘我’所感受到的母爱,两词并用表现了‘我’对母爱的独特体会”回答即可。(共5分,每点1分,语言表达2分)
19、围绕“勤劳、节俭、关爱家人、坚忍、宽容“回答即可。(共4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3分,语言表达1分)
20、围绕“比喻形象”或“细节描写”或“用词生动”回答即可。(共4分,评析3分,语言表达1分)
示例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张开红红的小嘴”形象地写出裂痕的形状和开裂的程度。示例②: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出母亲满是裂痕的手。
示例③:“满是”、“张开”、“红红的”、“小嘴”等词语准确描述了母亲手上裂痕的多和开裂的样子。
21、照应的句子: 四十年岁月如梦一般消逝,浮现在泪光中的,是母亲憔悴的容颜与坚忍的眼神。 作用:承上启下
22、围绕“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长辈应该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回答即可。(共5分,结合成长经历2分,谈自己理解2分,语言表达2分)
23、下联应由名著题目,作品内容或自我感悟两部分组成,宽对即可。(共4分,内容、形式各2分)
三、写作(60分)
请注意:
①作文(1)可写记叙性、描写性、抒情性或议论性的文章,也可写琦君《妈妈的手》的读后感。
②作文(2)不要求学生必须引用材料中的文字,但是立意和内容要符合材料中的某个观点。评分标准:
①满分:60分。
在所有作文中相对完美(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以文学作品为衡量标准)的文章。
②一等:56-59分,基准分57分。主旨鲜明,表达有文采。
特色评分:感情真挚、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语言富有个性等方面有一项突出的作文即可评为一等。
③二等:46-55分,基准分50分。主旨鲜明,表达较有文采。
④三等:36-45分,基准分40分。主旨明确,表达清楚。
⑤四等:36分以下,基准分30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
试卷提供:132301吉林省磐石市明城中学语文组 李辉
吉林省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亲爱的同学,请在试卷上正确地书写汉字,错字、别字每个要扣0.5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正确地书写名句和对联。(第1—7题每句1分,第8题2分,书写1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诗经·关雎》)
2.,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乱花溅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5.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词句是:
“,。”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学校文学社举办征联活动。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二、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1分)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2分)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鸟瞰地平线
赵丽宏
前几天,乘夜班飞机回上海,在浦东机场着陆。飞机抵达前,从机窗俯瞰,只见地面灯海璀璨,令人目眩。我发现,飞机竟然从市区上空飞过,黄浦江两岸,密集的楼房和蛛网般的街道犹如水晶砌成。这是我第一次从空中鸟瞰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城区,那些熟悉的地方,竟然那么神秘,那么陌生。
“世博会!世博会”前后座位上的乘客忽然发出一阵惊呼。
地平线上,出现一片眩目的灯光,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盛开的光之花,是奔流飞动的七彩瀑布。被灯火勾勒出来的世博会园区,神奇如梦幻世界。我看见了中国馆,就像一顶红色桂冠,是园区中的一个瞩目的制高点。也看见了世博轴,那些云一般的顶篷,喷泉一般的灯束,交汇成一条斑斓光带,贯穿园区,连接着黄浦江。来自世界各地的展馆,星罗棋布。我想看一眼英国馆,它应该像一朵晶莹闪烁的巨大蒲公英;想看一眼西班牙馆,它是一个造型奇特的藤编大筐;也想看看沙特阿拉伯馆,那是一艘月亮船,一个空中花园……然而不容我仔细辨认,那些斑斓光影已从机窗下一掠而过,不夜之城的大地正不断逼近。
机舱里,人们在轻声赞叹。我的思绪,却如电影蒙太奇镜头,回溯到二十四年的一个深夜。二十四年前,我住在浦东,就在如今的世博园区旁边。那时,周围还是一片荒凉的景象。那天深夜,两岁的儿子突然发高烧,我和妻子要送儿子去医院看急诊,然而深夜没有公交车,也要不到出租车,我只能骑自行车,让妻子抱着儿子坐在后面,赶去几公里外的医院。从医院看完急诊,还是骑车回家,那辆旧自行车,承载着一家三口的重量,吱呀作声,缓行在无人的公路上。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突然咔嚓一声,自行车折断了中轴,人仰车翻,我们全家摔倒在马路中间,儿子惊惶的哭声回荡在夜空中……当年我们摔倒的那个十字路口,如今正是世博园区的门口,就在那条华光四射的世博轴起点处!
二十四年那个昏暗惊恐的深夜,仿佛仍在眼前,而眼前早已是一个光明的世界。中国的世博会,马上要向全世界敞开胸怀,就在这片我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二十四年前,住在浦东的人有谁想到过这里会成为世博会园区?当年浦东被认为是上海偏僻的“西伯利亚”,繁华的浦西和浦东之间,只有一条过江隧道,在黄浦江上造桥,也被人认为是难以实现的梦想。如今,宽广的大道,正从天上,从地下,从水中,围绕着世博园区向四面八方辐射,连通上海,连通中国,连通全世界。昔日的寂寥闭塞和今天的繁盛通达,反差是如此强烈。世博会,改变着这片土地,改变着这个城市,也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抚今追昔,有一种神奇的感觉,时空在交错,思绪在回旋,想象之翼在天地间翩然翻飞。
一百年前,一个生活在浦东的上海作家曾经写过一部幻想小说,书名为《新中国》。他在小说中幻想一百年后在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他在小说中写道:人们“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而黄浦江上的大桥,更让小说的主人公惊讶:“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这位作家作这些幻想的时候,中国是一头东方睡狮,积贫积弱,被世界列强欺凌。那时的世博会上,中国的商人拖着长辫子,形单影只,陪伴他们的,只有古老的瓷器、丝绸和酒。面对西方世界先进的发明创造,中国人只能瞠目结舌。世博会,似乎永远是发达国家炫耀富强的舞台。今天,世博会终于要在中国展开大幕,一百年前那位作家的幻想,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而且远远超越他当年的幻想。
夜空下的世博会,是一片彩色的灯海,给人一种缤纷而神秘的印象。世博会到底是什么?这是人类文化的大联欢,是人类文明的交谊舞。世博会是面向未来的,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寻。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并非我们已知的客观现实的总结,而是一种理想。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这正是上海世博会要回答的问题。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展馆中,在那些彩色的屋顶下,在那些神秘的灯光里,答案即将斑斓纷呈地展开。
飞机即将落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
2010年4月24日于四步斋
(选自《光明日报》)
16.给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璀璨()(2)闪烁()(3)斑斓()(4)翩然()
17.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来自世界各地的展馆,星罗棋布。
(2)面对西方世界先进的发明创造,中国人只能瞠目结舌。
18.文中“地平线上,出现一片眩目的灯光,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盛开的光之花,是奔流飞动的七彩瀑布”一句文采飞扬,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19.作者在第四段中叙述了24年前的一件往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记叙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20.“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作者说“世博会,改变着这片土地,改变着这个城市,也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结合第六段写出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的变化。(4分)
21.为什么作者说世博会“是人类文化的大联欢,是人类文明的交谊舞”?(4分)
22.本文标题是“鸟瞰地平线”,作者以这种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描写。文章结尾“飞机即将落地,远方的地平线上,灯火如云霞浮动,仿佛正在酝酿着一轮即将升腾的旭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3.上海作家幻想的一百年之后在家乡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形,如今都已成为现实。试想再过一百年,世界博览会在你的家乡举办,请展开想象的羽翼,用精彩的语言描绘你的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6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4.2010年4月25日,丹麦国宝“小美人鱼”铜像首次“离家远行”,远涉重洋飞临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她的到来,唤起了我们心中深藏已久的童话的记忆。“小美人鱼”源自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她的故事曾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除《海的女儿》外,你还阅读过安徒生的哪一篇童话?请结合具体故事内容写出你的阅读感受。(5分)
(1)童话标题《》。
(2)阅读感受:
三、写作(60分)
25.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 题目:端午的味道
作文(2) 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文章。
天使让人牵挂
——藏族小朋友亮相开幕式震区孩子们现在怎么样
2010年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在世博文化中心举行,两位来自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藏族小朋友出现在了舞台上,他们让人格外牵挂。其实,在玉树地震灾区,像他们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结识两位同龄的朋友。
才仁措毛,15岁,在玉树结古镇民族中学读初三。地震后家里房子垮塌,教室也转移到学校的操场上。她想去结古镇的安置点当志愿者,可是她的奶奶不让去,让她安心准备读书。他的左手在玉树地震后的一次余震中,不小心被刀割破。
才仁拉毛,14岁,在玉树结古镇民族中学读初中。目前随母亲临时居住在玉树赛马场安置点父母照看家里众多的弟弟妹妹。他的父亲在结古镇上班,地震后事情很多,经常早出晚归。过些天,才仁拉毛可能会被送到西宁等地的学校继续读书。
(摘自《长春晚报》)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吉林省2010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阅卷说明:
1.阅卷前务必认真研究试卷并讨论评卷说明,以减少评阅误差。
2.学生答卷时出现的错字、别字,每个要扣0.5分,在所在题内扣,扣完该题分数为止。同一个错字、别字反复出现,不重复扣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评阅说明:
第1—7题每句1分,第8题2分;写错诗文、多字、漏字不得分;能端正书写1分。
1.君子好逑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浅草才能没马蹄 4.人生自古谁无死
5.草色入帘青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宽对即可。(共2分,内容、形式各1分) 示例:欢庆佳节粽叶飘香。
二、阅读(48分)
评阅说明
阅读试题除第9题、第10题、第16题、第19题第一问以及第24题第一问,均为开放性试题,下面所给答案均为参考答案。对于学生的答案,在意思对的基础上,要考虑语言表达;即使意思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符,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对于有新意、有创见的答案,要给满分。评阅阅读试题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9.儒。(1分)
10.(4)(2分)
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2分)
13.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2分)
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2分)
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3分,启示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语言表达1分)
后五则选文的大意:
(1)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些什么呢?”
(2)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获得知识的人。”
(3)孔子说:“学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
(4)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的吗?不是的!如果一个鄙陋浅薄的人诚恳地向我请教,我就从他所提出的问题的各方面反问到底而详尽地告诉我。”
(5)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自己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啊。”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16.(1)cuǐ (2)shuò (3)lán (4)piān (共2分,每小题0.5分)
17.(1)在这里形容展馆多而密集。
(2)在这里形容中国人面对西方世界先进的发明创造惊呆的样子。
(共2分,每小题1分)
18.围绕“比喻、排比及其表达作用”答即可。(共4分,评析3分,评析一种修辞方法即可,语言表达1分)
示例:这句话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灯光的炫目美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19.插叙;围绕“表现出昔日浦东的荒凉落后,与今日浦东的繁盛通达形成鲜明对比”回答即可。(共2分,每问1分)
20.围绕“宽广的大道,正从天上,从地下,从水中,围绕着世博园区向四面八方辐射,连通上海,连通中国,连通整个世界。昔日的寂寥闭塞和今天的繁盛通达,反差是如此的强烈”回答即可。(4分)
21.围绕“上海世博会使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得以展示、交流、融合”回答即可。(4分)
22.围绕“表达了作者对上海举办世博会的自豪、赞美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期待和憧憬”回答即可。(4分)
23.想象要丰富,语言力求精彩。(共6分,内容4分,语言表达2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4.要准确写出童话标题,结合具体故事内容写出阅读感受。(共5分,童话标题1分,结合具体故事内容1分,阅读感受2分,语言表达1分)
三、写作(60分)
评阅说明:
(1)评阅前,要进行试评,确立各等次的样例文;评阅时,要求三名教师独立评阅,分数取平均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评阅全部试卷时,二等、三等之间的45分为基准,根据作文实际上下浮动。满分作文的比例不少于全部作文的5%。
(3)评阅每份试卷时,首先确定等次,然后根据所评等次的基准分,上下浮动。
(4)字迹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加1—2分;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作文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扣1—2分。
(5)作文中出现无标题或写错标题,写真实校名或姓名等情况,要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扣1—2分。
(6)作文中出现低俗的、不规范的语言以及使用外语表达等情况,要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扣1—2分。
(7)标点符号错误每两个扣1分,扣至3分为止。
(8)评阅有争议的作文时,要慎重对待,要集体讨论、评定其等次和分数,要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
评阅时请注意:
(1)作文(1)写作内容必须符合命题。
(2)作文(2)不要求学生必须引用材料中的文字,但是所写的内容要与材料相一致。
25.评分标准:
(1)满分:60分。
在所有作文中相对完美(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以文学作品为衡量标准)的文章。
(2)一等:56-59分,基准分57分。主旨鲜明,表达有文采。
特色评分:感情真挚、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语言富有个性等方面有一项突出的文章即可评为一等。
(3)二等:46-55分,基准分50分。主旨明确,表达流畅。
(4)三等:36-45分,基准分40分。主旨基本清晰,表达基本清楚。
(5)四等:36分以下,基准分30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
<上一篇高考成绩全省位次查询